中石化:地热能源已将雄县打造成“无烟城”
本篇文章1071字,读完约3分钟
7日,记者从中石化(600028)获悉,截至今年7月,公司在雄县的地热供热能力已达到450万平方米,成功将雄县建成“无烟城市”,为雄安新区建设了一条可复制经验、可推广技术的绿色能源之路。
根据规划,雄安新区将建成绿色生态宜居新城。另一方面,中石化很早就开始与雄县政府合作,实施地热替代燃煤供热。
据报道,熊安新区分布有三个大中型地热田。地下热水资源分布广、埋藏浅、温度高、储量大、水质好、易补给。
目前,雄县建成区面积19平方公里,居民不足10万人。过去,县城在冬天用煤取暖。每到供暖季节,浓烟滚滚,污染严重。
因为到处都有温泉,所以当地的地热资源非常丰富。据报道,雄县约60%的土地含有地热资源,地热水储量为821亿立方米,地热出水最低温度为55摄氏度,可替代66.3亿吨标准煤。
此前,雄县地热开发处于无序状态,随意开采,过量取水,不仅未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热资源,还威胁到地下结构和地下水资源。善用地热能造福人民已成为当地政府的最大愿望。
2009年,中国石化新兴石油公司与雄县人民政府签署了《地热开发合作协议》,双方明确了统一政策、统一管理、统一规划、统一开发的“四个统一”核心理念,使雄县地热开发进入了科学、良性、可持续发展的轨道。
在实际地热利用中,新兴公司采用先进的尾水回灌技术,“只取热量,不取水”,实现了同城100%回灌,实现了地热能的可持续利用,保证了地下环境的平衡和安全。
2014年2月,国家能源局在雄县召开了全国地热能源开发利用现场会,会上推广了地热替代燃煤供热的“雄县模式”,认为“雄县模式”技术成熟,经济可行。2016年3月,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、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许等专家学者考察了雄县地热资源,关注地热能源的开发利用。目前,雄县建成区已淘汰燃煤锅炉,实现地热集中供热,积极推进地热供热替代农村散煤供热,每年可替代12万吨标准煤,全县基本实现二氧化碳、二氧化硫和粉尘零排放。
目前,中石化在河北的地热开发面积已扩大到荣成、博野、辛集、东光、古城等15个市(县),河北的供热能力已达到1500万平方米,其中雄县和荣成县在熊安新区的供热能力已达到580万平方米。
最近,根据“全球视野、国际标准、中国特色、高点定位”的要求,熊安被要求成为全球地热利用的典范。中石化集团相关高管表示,在构建全球地热利用模式的过程中,中石化将继续以实际行动服从服务熊安新区的规划和建设,承担中央企业的责任,进一步发挥中石化在地热供暖领域的资源、技术和市场优势,不断为熊安新区建设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清洁高效的地热能。
标题:中石化:地热能源已将雄县打造成“无烟城”
地址:http://www.qdpdly.cn/qdxw/8564.html
免责声明: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,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@163.com,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