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兴斌:入境旅游市场营销战略的两点思考
本篇文章2581字,读完约6分钟
中国经济网编者按: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专家、国务院杰出贡献专家津贴获得者、国家旅游局原规划专家王兴斌认为,入境旅游营销的战略重点是国际市场,而不是港澳台市场。从战略角度看,在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下,传统市场国家、新兴市场国家和潜在市场国家应根据时间和地点加以区分,重点应放在一带一路沿线来源国的国情和市场研究上,而不是跟随营销行动的趋势。这篇文章是在作者的授权下发表的。请注明“中国经济网”的来源。
入境旅游营销具有战略或战术层面,如营销渠道和方法、旅游群体的消费特征和旅游国家的市场特征、手段创新等;还有战略方面,如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的特点,入境旅游市场的现状及其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评价,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重点和方向。
在这里,我将只谈战略层面。
中国有1.3亿入境游客,是当今旅游官员常说的“世界第四大入境旅游接收国”。这是对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和国际地位的判断,也是一种自豪和欣慰的心态。
世界其他国家的入境旅游很简单,即接待外国游客,即国际市场,这可以等同于国际市场。世旅组织的“关于旅游统计的建议”(m系列第83-1994号)认识到,“出境旅游意味着居民(作为游客)出国旅游。”美国著名旅游学者查尔斯?格德纳:“国际旅游”分为两类: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。《入境旅游是指非居民出境旅游活动》(旅游科学,第10版,李天元、徐宏、黄静译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08年5月,第7页)。
我们没有。入境旅游包括国际入境和港澳台居民入境两个部分。七年前,我就指出应该对入境旅游进行分析。同一个词“环境”有完全不同的性质。对外国来说,这是边界的“状态”;对香港、澳门和台湾来说,这是一个国家内四个不同关税区、货币区和经济贸易区的“边界”,而不是边界的“边界”。2016年10月14日,“新华社规范新闻报道用语”要求明确界定“国界线与海关界线”的概念。边境是指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领土。从边疆来看,香港和澳门属于“版图”;关境是指适用相同海关法或相同关税制度的地区。从关境来看,香港和澳门是单独的关区,相对于内地而言是“海外”的;“港、澳、台业务列为国内业务的特殊类别进行规范管理,大陆与港、澳、台之间的交通线路称为‘港、澳、台线路’或‘国际/港、澳、台线路’。”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每年发布的统计公报明确将往来香港、澳门和台湾的航班和旅客列为“国内航线和航班”,这符合国家政策。
因此,我们的入境游客人数无法与其他国家相比。如果要比较,我们只能用入境游客中外国人的数量来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,这是有意义的。以2016年为例,中国大陆有2815万外国游客和2165万过夜外国人,排名在法国(8370万,2015年数据,下同)、美国(7476万)、西班牙(6499)、意大利(4858)、土耳其(3981)、德国(33000)
在我国入境旅游市场中,港澳台游客占四分之一,这是主要部分,而外国游客只占五分之一,这是很小的一部分。由此判断,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很低,国际入境旅游市场的国际竞争力不高。还应提醒的是,2007年入境国际游客为2 611万人,2012年为2 719万人,2015年为2 598万人,2016年为2 814万人。外国游客的总数已经徘徊了十年,这需要深刻反思,不值得骄傲。
据此,本文对入境旅游市场提出了两点思考:
首先,入境旅游营销的战略重点是国际市场,而不是港澳台市场。香港、澳门和台湾的市场进入已经进入正常状态,从香港、澳门和台湾的人口和居民来看?与来自mainland China的游客数量相比,它已经达到或接近饱和。今后要努力的不是扩大数量,而是丰富旅游产品的品种,提高服务质量。扩大外国游客的规模,增加他们在入境市场的份额,是提高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当务之急。
第二,在国际入境旅游市场方面,今天的战略格局仍然是一个(亚太)两翼(西欧和北美),扩张重点仍然是东北亚、东南亚、南亚、西欧和北美。中亚、西亚、东欧、非洲和南美洲仍是未来有待培育的潜在市场。在“一带一路”中,要按时间和地点区分传统市场国家、新兴市场国家和潜在市场国家,重点应放在一带一路沿线来源国的国情和市场研究上,而不是跟随市场行为的趋势。
以北京旅游市场为例,我有三点建议:
1.北京没有旅游局。外国人和全国的老百姓一样来了(603883),这是由北京的性质决定的。北京旅游业的工作是为他们提供各种事务、休闲和广义的文化体验的良好服务。这不是停止营销,而是把他们需要的旅游信息传递给有不同需求的游客。因此,北京不需要洪水的大规模营销,而是需要以色列的点灌营销,即精准营销。
2.目前,有1亿多游客从外地来到北京。除了因公、因公或因私出差的商务旅客外,约70%的游客是来观光和休闲的。这个规模不算小。虽然不能说已经到了极限,但是北京不会有像波浪一样的旅游,已经进入了正常的发展阶段。我们将努力提升北京的文化体验和享受,而不是追求10%以上的年增长率。从紫禁城、颐和园和长城三点旅游(永远经典,永远是第一次来北京的游客的首选),我们将延伸到皇城的南北中轴线、长城、大运河和西山永定河的四大旅游带(三山、五环和永定河)(但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游遍全世界)。像上海一样,北京的旅游业应该率先从速度和规模向质量和效率转变,首先进入新常态。
第三,北京旅游业真正的痛点在于入境旅游。2013年,有450万人抵达上海,2014年有428万人,2015年有416万人,2016年有420万人,而同期上海有700万或800万人。为什么会这样?北京入境旅游受两大生态环境的支配,一是自然生态,雾霾已成为北京的标志之一。谁敢来自外国人?第二,社会生态和稳定占上风,当有重大事件发生时,外国游客尽量少来。北京的主要客人是外国政要、世界各地的经济领袖和游客。前两者越多越好,后两者越多。当需要稳定时,旅游业应该服从大局,这是旅游业服务大局的需要。因此,北京的旅游营销不能从旅游科学中找到答案,只能从政治学中找到答案。即使北京旅游局率先转变为旅游委员会,也无法改变入境旅游的现状。今年下半年,有一件大事将决定国家的命运,所以我估计去年入境游客,特别是外国游客的数量不会超过358万。在北京的大街小巷,戴红袖章的老太太越来越多,外国游客越来越少。这是我在北京生活多年的感觉。
查看作者的更多意见> > > > > >
标题:王兴斌:入境旅游市场营销战略的两点思考
地址:http://www.qdpdly.cn/qdxw/8454.html
免责声明:青岛新闻网是一家综合的新闻资讯门户网站,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@163.com,青岛新闻网将予以删除。